简述:Synbo Protocol 是一套以“共识驱动融资”为核心理念构建的去中心化投资基础设施,旨在重构Web3时代的资本生成、使用与治理机制。面对传统VC在Web3中逐渐失效的结构性难题,Synbo以流动性为第一性原理,构建了基金池、项目资产池与社区共识池三元协作机制,通过Broker系统实现去中心化判断与分发,为项目方提供公平、高效的融资通路,为社区用户创造早期发现与参与价值。其创新的CCO(Community Consensus Offering)机制,结合NFT流通结构与线性释放模型,在保障资产安全的同时提升流动性与协同效率。目前,Synbo已推出Alpha测试版本,支持ASM代币空投绑定机制,计划于2025年内完成主网部署与SYNBO代币TGE,开启社区化治理(SGOV)与链上孵化网络。中本聪解放了货币,Synbo将解放风投。
1. Synbo的世界观
- 传统资本主义的桎梏与共识主义重构
当前加密投资市场的低迷表象,实则掩盖着一场深刻而系统性的结构性转变。在加密领域内部,传统离线融资渠道虽然表现疲软,但资金并未退出舞台,而是呈现出明显的链上迁移趋势——转向了更加透明、高效、开放的融资形式,如链上IDO(Initial DEX Offering)与交易所主导的IEO(Initial Exchange Offering)。以 pump.fun 平台为例,2025年数据显示催生了超过100万个代币发生事件,创造出逾6亿美元的链上手续费收益。与其说是市场衰退,不如说是资本流通范式的结构化转变。
在加密领域内部传统VC模式之所以逐渐失灵,其根源在于其决策与融资效率难以匹配Web3所要求的去中介化协同的高速节奏。传统资本结构通常以权威性与中心化控制为前提,这与Web3世界中倡导的自治、透明、共识主导的价值体系之间存在天然张力。当区块链技术重构了信任机制、生产关系与财产权时,传统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局限被明显暴露出来。
大量传统加密Capital 向孵化器模式的战略转型,正是这一冲突的典型缩影。在传统架构中,VC习惯于通过股权安排、董事席位和决策干预主导项目走向;然而,Web3原生项目的快速和高效的流动性、DAO治理与社群驱动性令这种控制权日益难以实现。也许孵化器可以聚焦提供流动性和社区共识建设服务上,而不是以赋能知名打算重拾控制权和话语权。
除此之外,我们还注意到加密传统机构的投资期限预期与加密市场的流动性逻辑出现了错位。许多加密基金将回报周期定位于3-5个月的代币生成事件(TGE),并寻求优先退出机制;这与传统VC所习惯的3-5年长期持有策略截然不同。虽然他们渴望获取来自链上资产的高频流动性回报,但其自身的封闭式结构、监管路径与组织惯性却难以适配这套新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传统资本正试图通过押注AI与稳定币等“政策友好”或舆论主流赛道来维持在新范式中的相关性。然而,这种转向更多表现为一种资本对技术叙事的迎合与套利,而非真正参与Web3底层权力结构的重构。本质上,他们依旧试图借助Web2逻辑“桥接”Web3市场,却不想触及其核心,即:去中心化如何改变资本的生成、调度与分配方式。
- 流动性的哲学思考
从更宏观的视角观察,SYNBO 协议基于金融的流动性思维为第一性原理:流动性构建基金池,社区池和项目资产池为核心,它是再一次关于价值流动、社会参与以及权力再分配机制的深层制度探索。它引导我们从传统金融技术指标的框架中跳脱出来,重新审视“流动性”作为经济与社会结构性资源的本质属性。
在传统金融体系中,流动性主要被定义为资产在市场中高效转化为现金的能力,是一种典型的效率衡量标准。然而,这种定义往往忽略了其社会组织属性:即谁有权在市场中实现资产流通,谁能参与价值生成与分配过程;换言之,流动性并非价值中立,其分布方式常常反映了背后潜藏的制度性不平等。
区块链与加密金融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重新定义流动性机制的可能性。在SYNBO的制度设计中,流动性不再是仅供少数人操控的工具,而是通过链上智能合约与共识机制,使更广泛的参与者能在无需信任的条件下,公平参与到价值创造与资本协作的过程中。这种转变的意义不仅在于效率提升,更在于构建了一种更具分布性与可验证性的金融基础结构;即在权力分布更平衡、资源接入更开放的框架中,可被理解为面向Web3未来的一种社会协作结构重塑的尝试。
在这个过程中,共识机制不再仅仅是一个技术术语,而是一个社会组织与资源治理的核心逻辑。它开启了我们对“资本如何被组织、被使用、被治理”的全新想象空间。在链上协作机制逐步成熟的背景下,共识主义为通往未来的加密生态探索了一种新蓝图:一个不依赖垄断与中心权力、但依然可以形成复杂资本协同和高效价值流动的“共识主义”。
2. 市场需求
2.1 论创投资本的重要性
1947年12月由约翰·巴丁(John Bardeen)、沃尔特·布拉顿(Walter Brattain)和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在美国新泽西州的贝尔实验室完成了他们的发明——点接触晶体管,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基石 。晶体管技术在美国实现了大规模应用和商业化,这得益于美国强大的风险投资生态系统。风险投资在美国不仅推动了晶体管技术的发展,还催生了硅谷的兴起,支持了众多创新企业的成长,如英特尔、苹果、Google等。风投资本对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的兴旺和创新是如此的至关重要。
自 2018 年以来,DeFi 生态系统迅速发展,涵盖了借贷、交易、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据统计,DeFi 的总锁仓价值(TVL)在 2021 年 8 月达到峰值,超过 1500 亿美元。但是“DeVC”作为一个行业如此重要的金融角色,一直缺乏革命性进展和突破,以至于只能直接依赖传统链下资本进行维持。
2.2 传统链下资本与WEB3的不兼容
传统资本模式与Web3的核心理念存在根本性的结构不兼容。这种不兼容主要体现在治理结构、价值分配、退出机制和社区共识等诸多方面。
- 结构的冲突:中心化 vs 去中心化
传统资本模式强调对企业的控制权和回报,通常通过持有大量股份、设立董事会席位等方式实现对企业的主导。然而,Web3倡导去中心化治理,强调社区共识和用户自治。这种结构的差异使得Web3用户不认可并且感受到被欺骗。
- 价值分配机制的差异:股权集中 vs 代币经济
传统资本通过持有公司股份获取收益,强调资本的集中和回报的最大化。而Web3项目通常采用代币经济模型,强调价值的分散和社区成员的共同参与。
- 退出机制的不匹配:IPO/M&A vs 社区持续发展
传统资本依赖于企业的IPO或被并购来实现投资回报,大规模的资本获利撤退。而Web3项目虽然相比传统的退出通道更自由更开放,但是更注重社区的长期发展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这种退出机制的不匹配使得VC币在Web3市场的价值表现长期不及预期。
- 社区参与度的矛盾:投资者主导 vs 用户共建
传统资本模式中,投资者习惯通常主导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决策。而Web3项目强调用户的参与和社区的共建,这种权益不匹配的现象导致去中心化的Web3项目的畸形状态。
传统资本模式在推动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中心化的决策机制、高准入门槛、信息不对称和社区参与度低等问题,限制了其在Web3时代的适应性和包容性。随着去中心化技术的发展,基于区块链的社区资本模式(如VC DAO, Synbo等)将逐步成为更具开放性和公平性的替代方案。
2.3 社区资本的发展历程
2.3.1 “The DAO”的启示
2016 年,The DAO作为首个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自治基金,旨在构建一个无需传统管理结构的风险投资基金。投资者通过购买 DAO 代币获得投票权,共同决定资金的具体使用。该项目在短时间内筹集了超过 1.5 亿美元的以太币,成为当时最大的众筹项目之一。
然而,The DAO 的智能合约存在漏洞,导致黑客在 2016 年 6 月盗取了约 5000 万美元的资金。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智能合约安全性的重大问题,还引发了以太坊社区的分裂,最终导致以太坊和以太坊经典(Ethereum Classic)的分叉。
尽管 The DAO 的失败令人痛惜,但它让去中心化社区资本模式看到了真实的社区需求,激发了后续项目在协议机制、安全性和社区参与方面的深入探索。
2.3.2 Venture DAO 的兴起与挑战
在 The DAO 之后,Venture DAO(风险投资 DAO)模式逐渐兴起,旨在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进行风险投资决策。与传统资本模式相比,Venture DAO 强调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和透明的治理结构。
然而,Venture DAO 也面临诸多挑战:
- 决策效率低下:社区成员众多,决策过程可能冗长,影响投资时效性。
- 对真实的决策者缺失有效的激励机制。
- 信息不对称:普通成员缺乏专业的投资判断能力,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这些问题限制了 Venture DAO 的发展,亟需新的机制来提升资金效率、决策效率、有效激励和社区参与,公平性、融资高效和友好等。
综述,在加密领域内部市场,去中心化资本协议存在海量的市场空间。它的成熟发展不仅能为项目方提供更高效、公平和透明的融资途径,也为全球用户带来了更多参与和收益的机会。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持续扩展,这一新兴模式有望在未来的金融生态中占据重要地位,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方向发展。
工作原理
3.1 流动性为第一性原理
Synbo Protocol基于流动性的第一性原理,用智能合约链接基金池、项目资产池和社区共识池,三元一体,重构资本的生成、使用和治理。 通过智能合约将基金池(资金提供者)、项目资产池(资金使用者)与社区共识池(Broker共识者)有机连接,实现流动性作为资本逻辑的底层驱动因子。
流动性在此不仅作为经济活动的媒介,更具备了制度性功能:它在协议中“表决”了价值、引导了信任,并构成了新的资本调度权力基础。因此,三元一体结构不仅提升了资本效率,也提升了透明度、公平性与参与广度。这一模型体现出一种从“资本为中心”到“项目和社区为中心”的范式跃迁,直接去信任化链接项目和社区的共识。

3.2 WEB3项目与社区的共识链接才是第一生产力
在 SYNBO Protocol 所构建的机制中,流动性基金池和“共识决策”成为连接“项目(Project Asets Pool)”与“社区(Community Consensus Pool)”之间的核心桥梁。通过“头寸共识”驱动的“基金池-项目池-社区池”三元结构,让社区建设者(种子用户)不仅可以在项目初期即进入共识反馈流程,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资源调度与治理评估。这一模式强调:项目的有效性不再由资本主导判断,而是通过激活项目与社区之间的协同关系,让社区的真实反馈与动态共识被持续验证。

基于共识的社区资本协议为真正的去中心化WEB3创业项目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动态、可验证的共识通道,也为社区建设者提供了公平的早期参与入口。
3.3 CCO资产生成和分发
作为真实的WEB3从业者,心里都有一个底层逻辑分发机制决定Web3资产的可持续性与共识强度。在Web3生态中,共识不仅是一种经济约束条件,更是一种社会结构。而分发机制正是连接资产、共识与激励三者之间的关键桥梁。
比特币能够穿越十余年牛熊转换、价格不断突破历史高点,根本原因在于其基于工作量证明(PoW)的原生分发机制。这一机制不仅具备公开性与抗审查性,更在资产分配初期就建立了广泛的全球参与结构,哪怕面临多次分叉,也未能动摇其社区地位。类似地,铭文(Inscriptions)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现象级关注,也是由于其公平的链上铸造、开放准入的分发机制。而未来Web3领域必将迎来同类竞品的密集竞争,届时究竟是资本主义型模式(由少数掌控的供给控制)、投机主义型模式(基于炒作与非对称信息分发),还是基于规则共识、广泛参与、更公平分发机制的模式,能走得更远?共识机制是Web3时代真正的“制度原语”,我们不应忘记!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场景已经从最初的公链账本功能拓展到更丰富的资产组织与资源调度。资产的发行机制也经历了从 PoW、PoS 等基础共识协议,演进至 ICO、IDO、IEO 等平台化发行方式。传统机制如 PoW 虽具备原始公平性特征,但是难以满足更多业务协作的需求,在此过程中,公平性、开放性与协同性正逐渐被市场淡忘。
SYNBO Protocol 提出的 CCO(Community Consensus Offering)机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一种面向区块链共识系统的资产发行模型,CCO 将资产发行纳入“共识驱动”框架,即通过链上机制实现公开协同的头寸证明机制通过基金池帮助项目实现社区用户的“矿工”链接。
它基于“Proof-of-Position for Offering”的逻辑,以链上共识为约束、以社区参与为核心、以去中心化决策为基础,重构资产发行的基本结构。它将资产发行过程本身,变为一次共识的生成过程,从而增强了项目的社区基础与长期生命力。
- CCO的价值主张和分发流程
(1)对于项目方依托链上协议发起共识分发,快速建立深度社区链接,实现真实 Web3 用户增长,最终达成融资目标。
(2)对普通用户发现感兴趣的优质项目,参与早期投资,获取公平启动机会和高潜回报。
(3)CCO资产分发流程:
- 资产托管:项目方托管代币并创建融资支票;
- 共识建立:Broker 通过 Check 机制验证并生成头寸共识;
- 支票激活:共识通过后,项目方基于此支票获得基金池提款权;
- 分发执行:Broker 向其粉丝进行分发,基于共识额度获得收益或承担兜底责任;
- 投资参与:投资者根据共识额度参与竞拍,获得对应资产的 NFT 包并基于NFT审批取款权;
- 资产流通与释放:NFT 可交易或根据释放规则兑付项目方托管资产,持有至 TGE 可实现潜在高额利润。
3.4 锁定与流通共舞
在去中心化投融资协议的设计中,如何同时实现参与者激励的可持续性与资产的灵活流通性,始终是制度架构的关键挑战。SYNBO 协议在此基础上引入了两项关键机制:线性释放规则与NFT资产可流通结构,通过二者的协同设计,实现了“锁定期价值激励”与“资产自由转移权”之间的有机统一。
3.4.1 线性释放机制的原理与作用
SYNBO 协议中的线性释放机制(Linear Vesting)主要应用于参与者在获得投资资产、发行份额或生态激励后所面临的收益提取节奏管理。其基本规则为:(1)所有资产发放可通过参数设置进入锁定周期;(2)锁定资产按照预设周期按区块/时间进行线性释放(例如30/90/180天);
该机制的核心意义在于:
- 避免短期投机行为对项目估值与供需系统的冲击;
- 鼓励参与者长期绑定,强化价值共识稳定性;
- 保障协议操作透明、公平与可持续释放,支持治理逻辑的刚性约束。
3.4.2 NFT流通载体设计:赋予锁定资产可转让性
传统线性释放机制往往将资产“锁定在地址”,无法提前退出也无法转移,限制了参与者的流动性策略。而 SYNBO 在此基础上进行机制升级:将被锁定资产封装为可转让的 NFT(Non-Fungible Token)资产凭证,从而赋予锁仓期间的资产以“流动性壳结构”。协议确保其“释放计划不变”,使锁仓资产具备在链上的可定价性与流动性。
这种机制实现了资产的“权益锁定”与“流动性可转让”的并存,即锁定的是释放权,不锁定的是所有权。
3.4.3 锁定与流通的协同设计意义
- 释放规则保障系统稳定性:线性释放平滑了资产流入市场的节奏,避免集中抛压风险,维护市场供需平衡;
- NFT机制提升资产流通性:用户可依据自身需求,选择长期持有、或在锁定期中流转资产份额,提升资本效率;
- 价值发现更具市场化:不同释放期、解锁进度的 NFT 可在市场上形成价格差异,进一步引导“释放节奏”与“市场定价”之间的动态博弈。
- 释放机制不是障碍,而是共识工具: SYNBO 协议通过线性释放与NFT载体的协同设计,突破了传统“锁仓=流动性冻结”的结构性约束,实现了在制度层面上对“短期退出风险”与“长期共识维护”的双重平衡。锁定期不再是市场退出的阻碍,而是资产确权、行为激励与市场化调节机制的组成部分。
3.5 CCO使用场景
- C2C 折价销售: 实现冷门资产的 OTC 转让与释放流通。
- 抗女巫空投机制: 利用 NFT 与链上数据绑定获取真实用户地址,提升空投效率与真实性。
- 公平启动与共识发射: 通过线性释放 + NFT 可交易性,有效管理流动性与做市节奏。
- 低成本社区融资: 赋能社区传播与共识捆绑,实现真正的链上社区助力式融资。
- 更多…
4. Synbo的核心机制
4.1 流动性基金池和双凭证模型
SYNBO的流动性基础设施的核心构成是基金池机制与双凭证结构。该机制旨在在保障资金安全性的同时,实现投资判断权与流动性贡献权的有效分离,从而构建出一套高效率、抗操纵、可持续的投融资共识系统。
流动性基金池是系统Beta与Alpha用户之间风险隔离与流动性的调度基础,是协议中所有投融资交易与共识操作的资金承载核心。它的主要功能如下:
- 资产承载与转换:用户向基金池注入原生资产(如 BNB、ETH 等),系统自动按规则生成双代币;
- 动态调度机制:基金池支持流动性的实时注入与赎回,以保障系统可用性与退出通道;
- 风险隔离机制:流动性与风险承诺的分离,通过协议层设计降低个体错误判断对系统稳定性的冲击。
该基金池作为协议的基础金融层,为上层的投资决策、分发机制与收益管理提供底层支持。
SYNBO 采用一种双凭证结构,即:
- Yield Token(收益凭证):表示用户对资金池的基础流动性贡献。其本质是传统的流动性提供者份额凭证,享有挖矿收益和系统红利。
- Position Token(头寸凭证):用于共识代理和参与项目决策的功能代币,赋予用户参与资产发行判断与资源分配的权利。二者关系与规则如下:
属性 | YT(收益凭证) | PT(头寸凭证) |
生成方式 | 注入资金池后自动生成 | 与 YT 绑定一同生成 |
核心作用 | 获取基础收益(流动性挖矿) | 用于参与 PoP 共识、项目判断 |
流动性 | 可自由赎回,低风险 | 锁仓质押后参与共识,高风险 |
收益来源 | 协议手续费、生态分红 | 项目分发折扣、潜在溢价 |
该双代币+基金池体系的关键作用在于:
- 风险与权力解耦:资金供给与项目判断职责被分别赋予 Beta Miner 与 Alpha Broker,避免“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结构性风险;
- 流动性安全性高:YT 持有者可随时赎回,维持基础资金池的健康流转;
- 共识博弈机制完整:PT 参与者需承担相应的质押成本与兜底责任,确保项目判断具备理性约束;
- 可持续激励结构:不同风险偏好用户均可参与生态建设,形成多层次、高协同性的流动性生态。
4.2 Broker经济系统与共识激励
SYNBO 协议通过 Broker 机制,构建了一种将去中心化和激励兼容的项目判断与资源分配体系。在这一结构中,Broker 承担项目融资判断责任,并基于质押、激励与风险共担参与共识博弈。其核心机制如下:
- PoP 共识代理:Broker 对项目融资支票通过 Position Token进行Check质押获得项目共识代理权,决定其能否进入 CCO(Community Consensus Offering)流程。
- 注册门槛:成为 Broker 需缴纳年费(如 1000 ASM),并具备一定社区分发能力。
- 激励收益:(1)支票融资额的折扣部分和分发的溢价部分;(2)Synbo代币的投后激励;(3)如果判断失败则承担部分兜底责任(质押损失)。
该机制通过“质押-判断-激励-惩罚”的结构,实现了:去中心化项目筛选;风险与判断权对价绑定;长期参与激励与信用沉淀。Broker 与 Beta Miner协同运行,形成 “判断-资金-分发” 的闭环共识系统,能显著帮助项目快速实现共识撮合和提升投融资效率。
4.3 价格曲线和NFT分发机制
4.3.1 动态分发价格曲线
SYNBO 的分发价格机制是一个以时间与分发进度为变量的复合函数模型。该函数设有价格上限与下限:最高可达溢价率价格(防止过热伤害共识),最低为折扣后价格(用于给予 Broker 的基础激励)。整个价格将在折扣与溢价之间平滑波动,动态反映市场热度与分发节奏。其价格函数和测试数据模拟图如下(t, 分发的时长; x已分发量, 图: 折扣率5%, 溢价率20%,时长设定60min):


4.3.2 可自定义释放规则的 NFT 分发机制
SYNBO 协议在资产分发环节引入了一种基于托管资产释放规则的 NFT 分发机制,旨在同时满足资产锁定期内的激励约束与流通自由。这一设计实现了“锁仓与流动共舞”的制度性解决方案,是协议流动性架构的重要创新之一。将过去的“锁仓期”制度升级为一种链上可组合、可转让的释放资产系统,有效平衡了参与者激励约束与资产流动性的矛盾。
5. 代币经济
5.1 SYNBO(Synbo Protocol)
SYNBO(Synbo Protocol) 将作为 Synbo Protocol 主网的原生代币正式发行,总供应量由原来的39亿调整为 15.9 亿枚(所有前期凭证等比例调整)。代币分配及使用规划如下:
- 流动性激励预留(30%) 用于支持多链部署与早期用户增长,即在目标链上启动去中心化基金池(DeFund Pool)为 Beta 阶段用户提供 Farming 激励。
- 基金会(21%) 该部分由社区治理多签管理,用于提案执行与支持禅让式轮值治理机制,推动社区自治与可持续发展。SYNBO Protocol 是一个具备完善治理机制与模块化生态布局的去中心化投资协议,其整体运作由三大核心支柱组成LABS、基金会、社区基金会,共同推动协议的长期发展与生态自治。
- LABS团队与顾问激励(13%) 用于奖励核心开发者、运营管理人员及为生态建设做出贡献的顾问团队。此部分代币设有半年锁仓期及5年线性释放机制,以确保团队长期参与和项目稳定推进。
- Broker 激励计划(5%~10%) 用于激励 Broker 网络的拓展与贡献(详见《Broker 激励机制说明》,与社区基金会结合)。
- 战略融资分配(10%~20%) 用于引入战略资源方与长期价值投资者,支持项目在技术、生态和市场层面的共同成长。
- 社区分发与空投(5%~10%) 面向早期社区用户、及生态参与者等。
5.2 治理SGOV(Synbo Governance,设计中…)
暂时无法在Lark文档外展示此内容
SGOV(Synbo Governance) 是 Synbo Protocol 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凭证,不提供定价支持,共同推动协议的长期发展与生态自治,具备以下特性与功能:
- 生成机制 SGOV 将在协议使用过程中基于其奉献自动产出,或通过对 LABS 团队及社区基金会的捐赠行为自动生成。
- 治理用途 SGOV 是「轮值禅让机制基金会」的选举凭证。任何用户可通过燃烧 SGOV提名自己为候选人,并根据燃烧票数进入治理投票排行榜,从而有机会成为社区基金会成员。
- 社区基金会职责 成为社区基金会成员后,用户将参与治理多签账户的管理,落实社区提案的成果验收;并在任期内担任主理人或加入主理团队,共同行使社区治理权、推动生态发展,落实社区的关键提案的执行。
- 基金会成员
- 基金会总席位由 9 至 15 名成员组成
- 主理团队由 3 至 5 名成员构成
- 每届任期为 3 至 6 个月,期满后自动「禅让」退出本届基金会,并可参与下一轮选举
5.3 ASM(Alpha Synbo Meme)
ASM(Alpha Synbo MEME),是Synbo系统的测试代币,也是一种社区驱动的MEME代币。持有ASM的用户将在Synbo主代币成功完成TGE后,享有相应比例的空投福利权益。此外,ASM作为Synbo社区的早期支持者凭证,未来会获得更多社区激励和特别权益。目前,ASM也是Synbo Alpha测试网中具备实际功能用途的代币凭证。
- Name: Alpha Synbo Meme, Symbol: ASM, Total: 30 Million
- Chain: BSC, CA : 0x3fC6B3c17E53580BAd24978E199a62Ee7Ef995fD
5.4 Yield Token(收益凭证)与Position Token(头寸凭证)
Yield Token(收益凭证)与Position Token(头寸凭证)是系统的功能凭证,没有价格波动机制,伴随基金代币(比如BNB)的流动性供应而产生,同时伴随基金代币的流动性赎回而注销。它们将BNB成功的分解为收益凭证和决策凭证,实现BNB责权分离的目的。
5.5 TGE和关键事件计划
- 2025年2月测试版Alpha分三阶段测试完成,并得到社区和市场认可
- 8~9月上线移动端版本测试
SYNBO 计划于 8–9 月启动移动端版本测试,标志产品正式从桌面端延伸至移动场景,显著提升用户可访问性与参与频率。
- 9月上线NFT资产包交易测试
SYNBO 将于 2025 年 9 月上线并测试全新 1.5 级 NFT 资产包交易模块。该模块定位于一级发行与二级流通之间的实现了“锁定期价值激励”与“资产自由转移权”的平衡共舞——即1.5 级交易支持:用户自由转让 NFT 资产包;买方可继承其全部链上权益与参与资格。通过该机制,SYNBO 探索从“封闭式发行”向“开放式流通”的过渡路径,释放更多策略空间,激活市场潜在交易价值。
- 10~12月计划TGE
2025年10月至12月期间,择机TGE(Token Generation Event)。
- 2026年Q1~2, SubDAO即社区基金会尝试启动
SYNBO 计划于 2026 年Q1在主网架构基础上正式启动SubDAO(社区基金会)计划,标志生态向社区自治与专业分工迈出关键一步。SubDAO 旨在将平台内的多元任务(如项目筛选、社区建设、内容创作、区域运营等)交由独立子组织执行,吸引具备专业能力的用户以 DAO 形式参与生态治理与协作发展。通过这一机制,SYNBO 将推动从“生态管理”向“社区共建”转型,让每位有能力、有热情的参与者拥有自己的治理空间与成长舞台。
6. 总结
Synbo Protocol 不仅是一个融资工具,更是一场关于资本治理方式的制度革新。它通过去中心化的机制设计,打破传统资本对资源配置的垄断,把决策权还给社区,将流动性变成共识的发动机。在这个转型的时代里,Synbo 希望成为连接项目与社区用户之间最值得信赖的桥梁,推动一个更加透明、公平、高效的Web3投融资新时代的到来。产品使用和社区联系如下:
- 🔗 Alpha 测试平台(BSC):alpha.synbo.io
- 🐦 Twitter:@SynboLabs
- 💬 Telegram 社区:@SynboDAO
- 📧 联系邮箱:labs@synbo.io
文章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DYOR。发布者:mars,转栽请注明出处:https://hub.synbo.io/15139/